先是收购淡马锡旗下的富登担保,继而整合陆金所P2P产品端、平安直通贷款、平安信用保证保险,历经1年时间,大刀阔斧、革故鼎新地整合攻坚战过后,平安普惠开始以崭新形象示人,正成为中国平安引以为豪的新门面。
就在上周,平安普惠董事长兼CEO赵容奭(Y.S.CHO)携一众高管向公众展示了全新升级的小额无抵押消费信贷产品——“i贷2.0”,更关键地是喊出了“信任就是力量”的品牌理念。品牌升级战略的背后,折射出平安普惠意在普惠金融领域拟构建“高信任”行业标准的宏图。
其实,面对风险丛生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能够选择信任客户是一种底气,更是一种能力。这需要普惠金融机构在创新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在实现公益性与商业可持续性之间找到极佳的平衡点。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国平安集团的强大背书,平安普惠认为:有能力、有底气去实践信任这一理念的时候到了。
作为急流中接过平安消费金融大旗的韩国籍“外脑”,赵容奭见证了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从蛮荒初期到黄金时代的蜕变过程。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预测到2020年,国内个人贷款市场规模会成长到52万亿元,而在这个大蛋糕中,平安普惠冀望能够分到1万亿的市场份额。“这是梦想,我们会为之付出努力,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希望实现的。而我们的短期目标则是成为集团内第三大利润贡献者,这个目标我们会很快达成。”
揭秘平安的新门面担当
脱胎于信保事业部的平安普惠,在寥寥数年时间里却实现了加速度发展。一个颇具说服力的数据是:因为平安普惠的整合因素,中国平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今年上半年首度实现由亏转盈,利润贡献达到了71.42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过1年时间的整合,平安普惠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平安的新门面担当。在接受采访时,平安普惠董事兼CEO赵容奭首次透露了整合完成后的成绩单:截至最新的数据显示,平安普惠的贷款余额从最初的1亿元到现在突破了1200亿元大关,11年时间增长了超过千倍,累计1600万名用户将其作为贷款服务的首选;拥有近5万名员工,其中包括约5000人线上服务团队与全国多个城市近800家线下门店。
另一组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国内个人贷款余额约为28万亿元,其中96%由银行系提供。其余4%的市场份额由1.5万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分散的小贷公司占据,平均每家市场主体的贷款余额只有1亿元,而整合发展仅1年的平安普惠以独占6%遥遥领先,尤其近期,平安普惠的月均新增贷款达200亿元。提及高速发展的秘诀,赵容奭用客户数据给出答案:“每月客户中约25%是老客户。”
从上述数据中不难发现,除银行以外,平安普惠已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商。坐拥消费金融的万亿级市场,冲在科技金融的加速风口,却又担当起普惠金融使命的情怀,正是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让整合仅1年的平安普惠,成为FinTech(金融Financial与科技Technology的合成词)领域的领跑者。
靓丽的成绩单、领跑者的角色,是平安普惠在过去数年摸索实践后的成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有困惑、也有徘徊,但在赵容奭的眼中,这些都是成功前的小插曲。
他告诉记者,其实他们2012年、2013年的客户质量也不是特别好,也经历过高逾期高信贷损失。究其原因,当时平安普惠仍采用传统业务模式,即客户需要亲自到门店面谈,还会带上包括收入证明、工作证明等繁多的材料,再由员工归档。
竞争力关键在于选好客户,赵容奭和他的团队很快意识到了这点:越是在市场恶化的环境下,客户筛选越是要谨慎。就在刚刚过去的两年,平安普惠就其运营模式进行了改革,即从线下迁徙到了线上,用数据化信息取代传统纸质信息。“数据驱动的贷款审批更简单、更快速,也会吸引更多优质的客户,我们预计两年之内,我们的纯线上客户会增长到80%这个比例水平。”
除产品更加多元,准入门槛更低,时效性、简便性更具优势,贷款可获得性更高之外,风控也是平安普惠的一大优势。据悉,目前平安普惠已经通过与第三方系统的对接,可以从公安、通信、社保、税务等信息中甄别出贷款风险。这也是其信贷损失率一直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据赵容奭透露:“我们的信贷损失一直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数字,大概在5%左右。”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行业的信贷损失率是18%,也就是说平安普惠的信贷损失率不足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借助科技让信用真正变现
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观察,平安普惠在业绩层面的成就只是令人瞩目的表象,这家正在快速成长和崛起的消费金融巨头,对于运营理念的前瞻与行业变革的果敢更是不容小觑。而它的每一次创新升级,都被业内视为重构行业规则与服务标准的一次创举,引领消费金融朝着正向循环的模式前进。
在赵容奭的字典里,作为行业的领跑者,必须看得更远,要有比“提升业绩和利润”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信用成为所有人可以使用的交易货币,用它变现和创造价值,让每一个人有尊严地、平等地享受到金融服务,让更多借贷难的人同样享有‘借贷权’,这才是普惠金融的价值与意义。”
他道出了平安普惠的使命,即不是发放更多贷款,而是给客户建立和积累更多、更快、更安全的信任。
信任是普惠金融的根本,赵容奭显然深谙这个道理。他理解的金融要义,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公平”,即让所有用户在体验金融服务中获得公平的对待与结果。而“信任就是力量”品牌的背后内涵,体现的正是平安普惠对“公平”的坚持。
用赵容奭的话来说:“当客户需要金融服务的时候,不管是需要5千元还是30万元,无论你是否有信用卡或央行征信记录,在平安普惠,我们都可以运用我们的风控模型,公平地对其进行信用度评估,并且不需要提供繁琐的个人材料,就可以帮客户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是平安普惠存在的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能够喊出“信任就是力量”口号,这是一种底气,更是一种能力。之所以平安普惠有这个底气,源自于强大的集团资源、稳健领先的风控系统以及突破性创新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中的深度运用。
在赵容奭的眼中,风险管理是公司业务的根本,这不仅关系到公司的业绩,长期来看更可以规避整个社会的发展风险。而根据平安普惠整合资源带来的11年千万量级的信贷客户数据积累,一套领先的风控体系已初见成效。
另一方面,创新金融科技引领的简便、快捷的客户体验,则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石。当下消费金融的主力人群恰是生活于数字时代、高度依赖互联网及数字移动设备,被称为“Generation Z”的一代。他们不再是银行及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画像,他们更多扮演着“用户”乃至“粉丝”角色,即主动获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以构建个人期待的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
关于平安普惠的梦想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突破,让普惠金融从一个公益概念成为真正的商业机会,普惠金融在中国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赵容奭告诉记者:“根据行业经验,再结合其他国家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个人贷款余额会从现在的28万亿元上升到至少52万亿元。而非银行机构所占余额份额上升到20%,平安普惠占到其中10%。也就是一个万亿元规模的梦想,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而根据平安普惠当前1200亿元规模的贷款余额,相当于4年的时间内要翻10倍。对此,他算了一笔账来解释:“现在我们每个月的新增贷款大概是200亿元。200亿元×12个月,1年的话就已经是2400亿元了。我们现在如果要达成一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一个月就需要800亿元新增贷款,也就是说是现在的4倍。”
但在赵容奭看来,这个梦想并不是特别遥远。因为无论是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还是客户体验度的加强,又或是成本管控水平的提升,都决定了平安普惠未来数年的发展势必是加速度,并且是令同行难以企及的加速度。而在行业观察者看来,平安普惠以其“指数型增长”的业务表现,将不仅仅坐稳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还将剑指全球市场行业领导者的地位。(CIS)
责编: